热点资讯

你的位置:盛煌注册 > 新闻资讯 > 莞铜协作: 粤黔携手育金果 “梵净山珍”进莞来

莞铜协作: 粤黔携手育金果 “梵净山珍”进莞来


发布日期:2025-10-08 05:10    点击次数:152


2025年铜仁市“莞铜协作·黔货出山”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活动28日在东莞举办

山海携手,共赴一场跨越千里的相约。贵州铜仁,这座深藏在乌江与武陵山脉之间的绿意小城,正借湾区之力,将山间的茶香、农家的鲜蛋、肥壮的肉牛、甜润的果物和地道的红薯粉,变成飞出深山的“金种子”,在粤港澳大湾区落地生长。

9月28日上午,以“莞铜协作·黔货出山”为主题的铜仁市农特产品展示展销活动将在东莞市南城街道第一国际商业广场拉开帷幕,展期为28日-29日,通过扎根“土”,体现“特”,形成“产”,讲述莞铜协作的振兴故事,展现“梵净山珍”的独特魅力。

300余种梵净风味飘香湾区

紧扣高产值资源禀赋,做响“土特产”品牌,此次展销活动将聚集贵州省铜仁市10个县(区)特色农产品,铜仁抹茶、山茶油、高山黄牛肉、黄精、天麻、干货菌类等300余种原生态山间风物一齐亮相,为大湾区消费者提供丰富优质的农产品选择。

同时,还有民族特色舞蹈表演《多彩贵州》作为文旅展示的窗口,展示桃源铜仁的文化魅力。活动当天,还将设置美食互动品鉴专区,市民可沉浸式体验贵州原生态抹茶茶点及饮品、牛肉干、“陈薯”酸辣粉等农产品的生态魅力,见证“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山海同酿一叶香,铜仁抹茶香飘世界

贵州铜仁,武陵山与乌江交会之处,一座“抹茶之城”正悄然崛起。抹茶粉末细腻如尘,入口柔滑、回甘绵长,其茶多酚与茶氨酸含量均超国际标准,成为全球烘焙与茶饮界的“绿色宝藏”。

作为铜仁抹茶产业的核心区之一,江口县借东西部协作东风,已投入1.6亿元协作资金推动抹茶产业发展,擦亮“抹茶之都”品牌,建成世界最大单体抹茶车间。今年上半年,铜仁市实现抹茶产量820吨、销售量780吨,其中出口抹茶230吨,抹茶出口同比增长42%,实现抹茶产值2.3亿元、销售额2.06亿元。

如今,数十款“抹茶+”产品——抹茶冰淇淋、抹茶面条、抹茶甜品等,已成功进入粤港澳大湾区以至更广阔市场。一片茶叶跨越山海,正在向世界讲述“中国绿”的新故事。

乌江岸边的沿河县,现存古茶树5万余株、古茶园20多处,形成国内罕见的大规模野生古茶树群落。2024年起,粤黔协作铜仁工作组沿河小组协调东莞市茶叶行业协会多次到当地考察,制定古树茶帮扶计划。

今年3月,国家级茶叶大师走进沿河县塘坝镇榨子村,为当地茶农“手把手”教学,量身打造“兰香蜜韵”红茶工艺,提升茶叶品质与茶农收益。为榨子村量身打造“兰香蜜韵”红茶工艺,有效提升茶叶品质与茶农收益。

通过“东莞市场+沿河产品”模式,石龙镇与塘坝镇“村企结对”合作启动,这款“湾区定制”的古树红茶,收益将全部用于古茶树保护和产业发展。东西部协作,让千年古茶稳健走出大山,也让武陵春色,如期绽放在珠江之畔。

黔蛋出山,48小时鲜达湾区餐桌

清晨6时,梵净山脚下的蛋鸡养殖场逐渐苏醒。在恒温恒湿的鸡舍中,饮山泉、食杂粮的蛋鸡陆续产下一枚枚鲜蛋。它们即将开启一场跨越千里的“保鲜之旅”——从贵州铜仁直抵粤港澳大湾区餐桌,全程仅需48小时。

自2021年起,借助东西部协作机制,东莞资金与铜仁生态资源深度融合,在梵净山地区共建无抗养殖基地。通过中草药替代抗生素、天然山地屏障实现生态隔离,这里产出的鸡蛋香味浓郁、无腥无药残,成功获得供港资质及大湾区“菜篮子”认证。

为最大限度保鲜,两地政府与企业协同打通冷链直供链路:鸡蛋产出后,第一时间经冷链运输,16个小时即可抵达东莞;进入寮步镇前置仓分拣线,24小时内完成清洗、杀菌、包装及溯源处理;最终2小时内配送至各大商超。一条贯穿黔东北与湾区的“鲜蛋走廊”,正精准重塑着农产品的流通节奏,真正实现“今天下单、明天上桌”。

如今,铜仁每日超500万枚鸡蛋源源不断发往大湾区,年销售额突破十亿元,不仅有力带动本地蛋鸡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升级,也成为东西部协作和乡村振兴路上的一抹亮色。

山间育牛,薯粉生金:共筑产业致富路

铜仁德江,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是贵州肉牛传统产区之一。近年来,在东西部协作推动下,德江将肉牛作为主导产业,累计投入1.59亿元,支持合作社861家。

“每天早上7时30分放牛上山,晚上6时它们自己会回来。”德江县养殖户沈鹏飞说,他养的牛吃的是纯天然饲料,每天在山上运动,很少生病。“一年只需做两次预防就行。”这种生态养殖模式带动全县18.46万户养殖农户共76.06万人就业增收,实现从业人员年人均增收3506元。

在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漫山遍野的红薯藤蔓生机勃勃。数年前,这里还是深度贫困村,如今村里的红薯粉厂机器轰鸣,每日产出数十万桶酸辣粉,年销售额显著攀升,带动数万薯农增收。

2018年,在外打拼多年的张诚返乡创业,收购了村里的红薯加工厂,布局红薯深加工产业链。到2022年,思南县标准化种植红薯面积已超5万亩,亩产2000公斤,产值0.78亿元以上,带动2.9万余户农户增收。

东莞市塘厦组团(塘厦镇、横沥镇、茶山镇)与铜仁市思南县结对协作以来,聚焦东西部协作“4+”合作模式,以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快构建红薯产业集群,引领思南全县及周边区县开展红薯种植,预计今年产值破10亿元,带动约5万人持续增收。

凭借“东莞所能”,在污染防治、工业园区配套、产业链延伸、品牌推广等方面助力思南红薯产业发展,打造成亿元级产业。目前,“陈薯”系列已开发30多个产品,针对大湾区消费者口味研发的多款新产品深受欢迎,通过东西部协作平台,“陈薯”酸辣粉在各大展销会频频亮相,进入合力、永辉、凯辉等商超。

小红薯借“莞铜东西部协作”东风成功“出山入湾”,成就了一段“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的致富佳话。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收官之年,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定点帮扶,协作工作结下硕果。从一抹茶、一枚蛋、一头牛,到一碗粉,两地携手,在铜仁大地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鲜活答卷。2024年以来,广东各界采购和帮助销售铜仁农副产品及特色手工艺产品逾64.73亿元。山海不再遥远,协作之路愈发宽广。当东莞的市场、技术、资金遇见铜仁的生态、风物与人文,两地共创的不仅是一条产业链,更是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

总策划|唐波黄兴文

总统筹|唐波罗禹雨

文|彭钦邹春江

图|林振烽邹春江




下一篇:没有了